为什么我说腾讯元宝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昨天看到腾讯内部发了活水推荐,里边有腾讯元宝、混元大模型、微信电商、微信大模型,跟几个朋友交流起来,基本可以认为是避雷清单了。这篇就写写为什么我说腾讯元宝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标题起得还是想要委婉点,实际上我是认为它根本就做不起来。
这个听起来可能有点反直觉,因为元宝在我不负责任的身边小范围调查,其实使用的人非常多,而且黏性也很高,只要是在用的都是重度使用,我自己就是个重度用户。但丝毫不影响我认为它做不起来。主要有下边这么几个原因。
定位尴尬
腾讯元宝的定位太尴尬了,就一个 AI 问答,然后有两个免费的大模型使用混元,DeepSeek,多点分组啥的功能作为添头,聊胜于无吧。Agent 也不够 Agent,作为类“PaaS”的服务吧,提供的服务提供的也不彻底,不支持 API,也不支持 SDK 那些。
缺乏核心竞争力
定位就这么不尴不尬的,倒也走出一个细分赛道,拿到这么大用户量,其实也不稀奇,因为别人都没做。
拿阿里和字节来说:
- 阿里的侧重点一直都是模型,阿里的模型也确实行,Qwen 系列总能给人点惊喜,模型质量,能力都还不错,但是阿里没有什么叫座的通用 Agent 产品,模型基本上都是在阿里云作为云服务散卖,或者结合通义灵码、qwen code 这种细分赛道来卖;
- 字节的豆包模型上来说我个人感觉能力比阿里要弱一些的,但是字节在 C 端这块做的不错,一个豆包 APP,把它所有模型都融进来了,把多模态的能力发挥的淋漓尽致,依托它下边抖音或者其他 app 的 C 端阵地,把它的 模型+Agent 的收益放到最大,达到了 1+1 > 2 的效果。
再看下元宝,模型模型拿不出手,混元现在是几流模型了?不知道元宝内部的数据怎样,这么大用户量,用混元的占比是多少。另外一个 DeepSeek,文本能力确实够用,但也就仅限于问答了,视频、图像处理基本没法用。整个就是没一个能打的。
目前元宝的核心竞争力,个人认为就是免费的 DeepSeek,深度搜索可以结合公众号内容,就这么多了。而且这个竞争力没法后续进行循环放大,也就仅限于此了。
另外两家就是没在 C 端产品上接入 DeepSeek,而且 Cherry Studio + API 这种模式对于普通用户还有门槛,元宝才能吃到这点用户红利了。只要混元“混”不出来,元宝难成大器,招再多开发天天加班也没用,因为这就不是一个堆边角料功能和体验能堆赢的赛道。
开发状态不健康
这一点也是老生常谈了,毕竟会议就那个味儿。印象中开始搞元宝之后,有几周周末总是看到以前的同事凌晨两三点发朋友圈,一搞搞个通宵。我个人认为这种竭泽而渔的工作节奏本来就不是个可持续的玩意,再加上目前元宝的问题症结并不在于抢时间和堆功能,所以疯狂地加班只能是伤身体 -> 开发效率越来越差 -> 人员流动大 -> 代码质量难以维系 -> 代码质量滑坡 -> 继续疯狂加班修 BUG 走到一个负循环上,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个负循环的所有环节对产品改善没有任何帮助。
这种负循环也是会议一直存在的问题,所以会看到会议这一支的团队,都有一个特点,人员流动非常大,非常卷,然后没成绩,整个就是一个方法论有问题。
总结
元宝的问题非常典型,典到上边说那几个活水倡议的产品都有这个病,共性是都一顿堆人搞挺长时间但完全搞不清楚为什么产品做不起来,有时间我再说说微信电商。
作为前会议er,当然还是希望之前的同事能盆满钵满,拿出一个非常牛掰的数据狠狠的打我脸。但如果元宝要想走得远,症结真的不在大头兵加班不加班上,赶紧找几个核心竞争力是正道。如果没有的话,也别疯狂加班卷那些没用的功能了,保留点体力,等找到了核心竞争力,再卷才有意义。腾讯如果有钱没地方花了,建议是投在模型能力的建设上,而不是在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上去抠用户体验。
腾讯虽然从用户体验发家,但现在用户体验其实就是个麻醉剂而已,在找不到核心竞争力的时候,可以从老板到员工,通通麻醉,沉浸在打磨用户体验上,毕竟让人承认自己不行是很有难度的,但又确实不行,那总要做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