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关于工作选择的问题
一转眼,15 年毕业到现在,虽然中间 gap 了一年,但是要是算上实习,也能算工作 10 年了。其实这几年关于工作选择的问题,也是逐渐清晰,中间也有很多人问我关于 offer 选择的事、是不是要跳槽、或者职业规划的问题。这类问题其实很微妙,微妙之处就在于:它算是共性问题,但是对于每个人来说,没有什么通用的方法论来判断。这篇文章就写写我经过这些年的工作之后,目前对这个问题的一个看法。
先来说说为什么没有通用的方法论,原因就在于价值衡量标准每个人都不同。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 A 工作:一个月三千块,在图书馆(事业单位)做图书管理员没有编制,上一休一,平时上班大部分时间是坐那看书或者刷短视频,少部分时间整理书籍,下班之后完全不处理工作问题;
- B 工作:一个月五万块,互联网公司写代码,996,休息时间需要 OnCall。
这两个工作如何选择。相信每个人都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选择,不会那么纠结,但是总体结果来说不会是一边倒的。这就说明,每个人心中对工作的衡量标准都有不同。那根据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提炼出两个关键因素,即这两个选项的本质:钱和时间。
那是不是这么简单呢?数学家说如果是跟这两个因素有关,那我直接根据他们的比值来衡量工作,不就变成公式了?单位时间得到的金钱或者是得到单位金钱花费的时间。
那请看下边这个例子:
- A 工作:37.5元/小时
- B 工作:70元/小时
选哪个呢?如果根据上边的结论,肯定选 B。好的,现在我说其实 A B 两个工作就是我最开始举的那两个例子,A 是按 3000元/10天/8小时=37.5元/小时,B 是按 50000/30/24≈70元/小时。所以杠精也别说加班我没算,我这个算法非常大方,我是按一个月30天每天工作24小时来算的,OnCall 都是按全额工资发放。那为什么按第一种说法说,就有人选 A,有人选 B。而按第一种说法推出的双因素来推算就只能选 B 了。
原因在于限定不够准确。这里的时间,是要分为工作时间,以及可自由支配时间(休息时间)。于是推,左右工作选择的三因素:工作收益、工作时间、可自由支配时间。
小tips:打工人对好工作的一个总结:钱多事少离家近。这里的离家近,真的是说因为离家近,回家方便吗?有些人回出租房没啥干的,平时玩也是在公司玩,但是也要选离家近的。这是因为离家近会推出通勤时间短,而通勤时间短,会增加自己的可自由支配时间,这才是核心。
好,那问题来了,可自由支配时间,要如何跟前两者做一个利益均衡呢,这里就涉及到不同人对可支配时间价值的判断,有的人认为计算方式是要按我自由时间能创造多少价值,比如打分额外的工,看薪水;有的人认为自由无价,这个价值无限高。由此我们得到了第一个无法衡量的因素:可自由支配时间价值。
好,我们往下继续,看下一个例子:
- A 工作:一个月五万块,在医院做医生救死扶伤,三班倒,有时候还要加班写材料,或者是加班做手术。
- B 工作:一个月五万块,互联网公司写代码,996,休息时间需要 OnCall。
其实我不知道医生能赚多少钱,举这个例子只是想突出一个新的因素,就是社会价值,拿一样的钱,都是加班加成狗,有人选医生,有人选程序员,或者说医生再少点钱,也可能选医生,这里的考虑因素又是什么呢?
社会价值,这里的社会价值,其实也是有两方面解释,一是自己掌握的社会资源可以换取到的其它社会价值,比如你是医生,你家孩子的老师要看病找到你了,你可能“调配了”一些医疗资源给他,但是也会得到对方给你“调配的”教育资源,这是一种价值;二是社会价值给人的天然道德满足感与自豪感,救死扶伤,惩恶扬善,教书育人等等本身带着善的属性,会让人觉得满足,而且我自己本身也是非常认同这种满足的。但这个价值也是根据每个人的不同价值观会得到不同的价值衡量标准。
所以这里我们又得到了第二个无法衡量的因素:工作能提供的社会价值。
如果接着往下写,我可以写出 N 多价值,文章就写不完了,这篇文章也无意去梳理到底有多少价值影响选择工作。上边说这么多,只是想表达一个事情,那就是工作的选择,是对于工作产生的价值的衡量。
而准确衡量工作产生的价值的前提是,要有确定的价值观。有人会说,你这不是车轱辘话来回说吗?但很多人还真就对自己的价值观不清晰。
所谓不清晰,不是不知道什么有价值没价值,而是不知道自己认为什么价值高,什么价值低。
回到最上边的例子,很多人会上来就选择工作 B,但是入职了,干个一年两年,天天骂娘,或者干的人都玉玉症了,还不跑,极端点从楼上跳下去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人看不到我说的后边的那些价值:可自由支配时间价值、社会价值等等。
如果你问我,怎么才能看到这些价值,我只能说,没有办法,因为这些价值是在人生的各种经历中慢慢总结出来的。当你有家庭,发现工作和家庭不能兼得,你就开始审视可自由支配时间价值了;而当你猛猛加班之后,发现老板喜提法拉利,自己喜提一身病的时候,你感到自己只是无情的赚钱机器,看到同学抓了两个通缉犯,你羡慕的一笔,又或者当你看老师高看你家孩子同学一样,对你家孩子没那么关心,只是因为同学家长帮老师妈妈看过病的时候,你才会审视社会价值……
所以这些年,当我看到一些晒 offer 的公众号,或者只从钱或者工作前景去考虑 offer 的,我都微微一笑。时间会去检验它们是否正确。毕竟他们只是想制造一波就业焦虑,然后好顺手卖课或者是搞猎头中介赚钱而已,割韭菜又能有什么坏心眼呢。
判断一个工作能不能干,要根据自己的现实去考量。比如你都吃不上饭了,那工作收益价值肯定是第一位的。但是如果你错判了你的价值排序,那就会导致,你工作非常不开心,你以为你想要钱,选择了钱多的工作,但是其实你真正需要的是自由可支配时间,那就会不开心,这是没有谁能解决的了得。直面自己的内心,问清楚自己到底想要啥,才是选择问题的关键。
如果你不认为自己能看到远期的价值需求是什么,那就去找周围人问,找你比岁数大的,了解他在工作中觉得最缺的是什么,找一个你觉得未来跟他比较像的人,去推你自己未来的价值需求。
当然也可以问我,不过问我,我就得收费了 50元 一次,文章下边打赏并备注你的邮箱(字太长就用邮箱账号,或者是一个唯一key(之后给我发邮件的时候带上这个唯一key),让我能通过你提供的资料核实确实打赏过),然后发邮件给我,标注【工作咨询】,说一下你的情况,比如家庭情况、个人情况,当然是否涉及隐私,你自己衡量。如果你觉得涉及隐私,一点都不方便跟我说,那我建议你也不要找我,因为单凭几个 offer 我给你一个选择,其实并不一定适合你,割韭菜的钱我拿着也烫手。